尽管,很多企业需要认识到企业大学能带来近期或长远的好处,但现在经济状况不好,企业是否愿意投入做企业大学?毕竟是成本中心,企业大学建设有多大的市场空间?
张维智认为,目前,企业大学的需求很大。“我们做了一个粗略的、不完全统计,中国平均每个省(直辖市)大约有10家企业是明确表示要做企业大学。另外,还有很多企业对企业大学有比较模糊的认识,它想建这个东西,只是不知道要叫啥。”
从战略角度考虑,建立企业大学可以一劳永逸。当然,并不是说企业大学是成本中心,就会产生多大的成本。我们知道,很多企业每年的培训投入都上百万,而北大民经院帮助企业建立企业大学,只要98万就能启动,而能拿出一百万做培训的企业在中国太多了。
张维智认为,恰恰是在经济情况不好时,企业更少不了战略上思考和行动。现在盲目铺摊子、盲目融资、盲目上项目,时机并不是很好,所以不是上策,甚至是下策。建立企业大学,培养人才,发动创新正是企业在经济紧缩期间的较好的战略行动。
【启示】企业变革的发源地
企业大学还是企业变革的发源地。没有企业大学的时候,企业都是通过高层一小撮人来拉动发起变革;有了企业大学,企业的变革就变成多点发动。过去说,“要想火车跑得快,全靠火车头来带”。因为过去,火车只有一个车头。而现在,动车每节车厢都有驱动。建立了企业大学的企业也如动车组列车。企业大学是变革的发源地,学员回到自己的岗位上,每个人都成为变革的动力。企业就有了更多的变革的动力源,助推企业进化。比如有三五百人在企业大学里酝酿变革,回去能影响更多人。如果变革只是自上而下进行推进,从决策层到管理层、再到执行层,信息衰减比较多,甚至走样。而企业大学衰减率和走样现象较小。
变革无时不在、无处不在。面临外界的变化,企业也要不断变化。在变革中,会有各种各样的阻力。一个时间段内,企业要形成自我的轨迹,固化自我行为模式。变革就是要突破改变。变革并不像说说这么简单,因为已有惯性存在。怎样进行突破?企业大学可以变成变革发动机。
张维智指出,企业大学是战术和战略意义结合的产物。“对跨国公司、垄断企业来说,可能他们三年内的问题都不需要研究,但中国企业情况不同,可能下个季度的问题都要研究。因此,在国内,虽然企业大学最终是为企业战略服务,但首先是为企业的战术服务,解决企业眼前存在的问题。企业大学就是排难小组、改善小组和创新小组。首先要培养解决问题的高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最适合中国。”他说。
比如,一个人身体素质不好,甚至有性命之忧,如果医生告诉他要锻炼身体,提高素质,可能是庸医误人。如果不让他先活下来哪有未来?通过外力使这个人渡过眼前的危险期是战术问题,这个人的身体素质还是没有得到改变。但是,接下就需要锻炼身体,提高素质了。这个例子很好证明了企业大学,特别是中国的企业大学首先要为企业战略服务的论断。
最初阶段的企业大学使企业战术问题得以解决,但企业情商和智商没有显著的改变。而通过不断地学习,这个学习不是狭义的学习,可以提高智商和情商,但智商、情商也不会有质的飞跃,比如只能从110提高到120,但不可能一下从100多提高到200多。什么时候能够达到质的飞跃?需要基因重组和突变。人已经变成了超人,是质的变化,企业得到了进化和更新,也是质的变化。所以说,相对于最初阶段的企业大学对企业的贡献,实现基因重组和突变才是企业战略的高级阶段。
来源:《新经济导刊》杂志 作者: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