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被误读的企业大学
尽管作为战略性的员工培养和组织能力提升工具,企业大学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尽管企业大学的建设者、领导者已经意识到其对企业创新、变革的促进,但在实际中,企业大学还远远不能肩负起企业创新和变革的发源地的使命。很多企业大学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我们在采访中发现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诸多从培训中心转化过来的企业大学仍只有培训功能。
在业内人士看来,很多企业大学仅仅是一个从企业内部培训机构转化而来的单纯的人才培养机构,而不是在战略层次下建立起来的传递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提高企业员工绩效水平、员工的企业责任感以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全新组织形态。企业大学究竟应该具备哪些功能?
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领导力研究所所长余世维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企业大学能够帮助企业留住人才,能帮助企业与供货商成为伙伴,让企业去改进总体竞争力;企业大学甚至可为营销本地化提供解决方案,在组织变革中对文化整合起关键作用。”
因此,如何新建或改建企业大学,避免“新瓶装旧酒”不让企业大学沦为培训部门的改头换面?如何将集文化传承、知识创新、前瞻研究、变革管理、价值链整合等功能于一体的企业大学成为变革与创新的发源地?这些问题将成为企业大学首先需要面对的挑战。
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研究部副主任张维智指出,“一些不具备企业大学咨询能力的机构充当了李鬼,有些把简单的培训系统当作企业大学贩卖给企业。这是对企业大学功能的弱化、简单化、庸俗化;这种做法是对企业不负责任的行为。”
而更让他担心的是,“本来能够为企业带来长治久安的好东西,被人为糟蹋了,使企业对企业大学失望而失去信心。”他认为,有必要对企业大学正本清源,有必要对中国特色、中国标准的企业大学重新定义。
【焦点】企业大学建设的最佳时机
现在企业大学鱼龙混杂,学术界和产业界对企业大学的争论也极大。目前,中国企业大学面临的问题是,理论体系不完善,没有更多的学者去关注和研究。这是因为,很多人搞不清楚,什么是企业大学,不知道标准,缺乏方法,困惑于研究路径和构建路径。因为企业大学建设缺少标准,缺乏方法,一些企业有企业大学之名而无企业大学之实。带来很多问题。
张维智的观点是,企业大学一定要是成本中心,如果做成利润中心,问题就来了。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企业大学干了几年,没干出什么名堂,老板失去了信心,干脆把企业大学推向市场,盈亏自负;还有企业老板希望,企业大学不仅培养自己的员工,还培养上下游、同行以及社会的员工,搞起了经营。然而,企业大学培养自己的员工天经地义,培养供应链企业员工能够扩大影响力、竞争力,但行业员工就等于培养竞争对手,等于自掘坟墓,这显然是不对的,除非你实力很强,很难超越。我赞赏企业老板有兼济天下的胸怀,但不要忘记了你是做企业的,企业家使命是为企业服务,政治家的使命才是兼济天下。
现在,管理学界有个一致的梦想是,使企业基业常青。基业常青靠什么?常青基因。而具备常青基因的企业,就会表现出很高的企业智商和企业情商(即组织智商和组织情商,指企业能够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不断地进化,具有适应外界变化,或引领变化的能力)。
如果把企业看成一个生命体,那么只有具有高智商、高情商的企业,才可能在纷杂恶劣的环境下生存发展并常青不败。而智商、情商低下的企业就会成为不能适应外界环境(比如宏观经济、行业环境、竞争对手、科技环境、社会环境等)变化的物种,甚至消亡。
管理学界的“进化论”者认为,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企业需要柔性进化。而柔性进化需要企业具有较高的智商和情商,而这实际上是基因决定的。企业大学就是企业的“基因工程室”——把好的基因沉淀下来,还要进行基因的融合,在原有的基因片段基础上,加入新的基因片段,组成一个更优良的基因,最终实现企业基因的重组或突变,企业则表现出高智商和高情商,使企业能够自我柔性进化,实现基业常青。这是新型企业大学的终极目的。
当然,提高企业智商和企业情商,不是仅靠培训就能够解决的。这就注定培训只是企业大学的一部分而已。因为企业就像一个生命体,学习当然是一个重要要素,但同时需要其他要素。企业大学的培训、创新、制度建设、心智模式、企业文化等都是应该围绕企业智商、情商来做,同时还要把好的知识管理沉淀下来,变成根植于企业之中的基因,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基因突变,柔性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