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几个数字就可以说明“1200工程”对苏宁的重要性——10年时间、3万员工、26亿的投入。“1200工程”是苏宁历史最久、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大的人才梯队工程,十年间共引进员工3万人,在招聘、培训、薪酬激励等方面累计投入26亿元,这也为中国零售行业专业人才培养树立了标杆。一批批学习能力强、创新意识强的大学生成长为苏宁中高层管理干部的中坚力量,并在苏宁拓展全国连锁、升级信息系统、发展电子商务、拓展海外市场的进程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当然,“1200工程”的实施也并非一帆风顺。第一批1200名“1200工程”员工进入苏宁实习时,苏宁的员工总数只有四五千人,新人几乎占了全体员工的1/4.面对这么多新人,很多部门都曾持怀疑的态度。实践证明“1200工程”员工不仅个人素质较好,还能快速适应新环境并提出很多自己的创新想法,这批人很快就成为了“人才生产流水线”上的明星队伍。
“1200工程”员工在苏宁是受到格外关注的一个群体。苏宁为1200员工制定了明确的成长路径:1200员工进入公司1-2年,快速融入并全面承担岗位职责;2-3年内,80%以上能够成长为部长级以上的中层管理骨干;经过4-5年的锻炼,将成长为公司的中高层管理干部;5-7年将成为公司的高管。
目前,很多活跃在各部门的主管,大都是来自“1200工程”的“80后”。而这种“坐火箭”似的晋升速度,在其他行业其他类型的企业中,无论是外企还是国企,都是罕见的,只有在苏宁的“1200工程”才能演绎这种“神话”,这就是我们的“苏宁速度”。
与社会招聘相比,“1200工程”员工的整体素质,无论从受教育程度、个人能力还是知识结构,都要明显胜出一筹。这一特殊群体从一开始就被寄予厚望,肩负了百年苏宁发展的使命,在选任、晋升、激励等方面都得到公司的政策倾斜。到目前为止,“1200工程”首批员工100%晋升为部长级以上干部,其中85%晋升为副经理级以上干部,10%晋升为正经理级以上干部。第二批员工中15%晋升为副经理级以上干部,第三批员工有22%晋升为正部长级以上干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1200工程”已经成为了苏宁人才培养的“黄埔军校”。
在新的十年,苏宁将实践线上线下融合、“旗舰店+互联网”的新商业模式,积极拓展东南亚、欧美等海外市场,打造一个更加科技化、多元化和国际化的新苏宁。基于发展规划,苏宁近期公布了未来人才培养的三大方向:建设知识型、专业型、开放型人才队伍。以知识型人才满足互联网、物联网时代企业转型升级、转型云服务模式的需求;以专业性人才满足全品类经营、电子商务发展的需求;以开放型人才满足海外市场拓展需求。
未来三年,苏宁将迎来一系列关键发展节点:2014年,能够容纳两万人办公的苏宁易购总部即将落成使用,行业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2015年,全国60个物流基地将全面建成,同时苏宁国际化发展进入新阶段,完成进军欧美市场的准备等。基于上述规划,苏宁明确了继续坚持自主培养理念,进一步增强“1200工程”作为人才梯队核心工程的地位,并计划2013年到2015年三年间新招聘3万名大学生,以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新业务领域和新市场拓展。3万名大学生中绝大多数会是追求个性的“90后”,我们将在传承企业文化的同时,创新企业管理,创造更开放、宽松的工作环境,把新时期大学生的自我个性追求转化成团队荣誉追求,使大学生个人短期利益追求切合企业长远发展目标。
高校是苏宁人力资源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苏宁也将不断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在“1200工程”合作的基础上,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深度和广度。
未来苏宁校企合作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大方面:一、差异化合作。苏宁将结合企业需求与各高校院系和专业设置,进行差异化人才的定向引进和培养,对专业进一步细分,进一步推动大学人才培养的产需结合;二、深入化合作。打破之前大四介入招聘的定势,通过大三“管培生”提前选拔、大一大二开设定制班、委培班等形式,将学生与企业的磨合选择期前置,提高招聘质量;三、全面化合作。在苏宁与高校以招聘为主的合作基础上,苏宁还将通过与高校建立实习基地、设置奖学金、举办校园营销专业竞赛等形式,与高校建立全方位合作。同时,结合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商业零售、人力资源、IT等专业特点,苏宁还将与高校建立科研课题基地。
问:企业大学对本土企业来说并不算新概念,但能拥有企业大学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却是凤毛麟角。苏宁为什么要建立自己的企业大学,苏宁大学成立一年多来又有哪些收获呢?
答:过去,人们对企业内部办学的独特价值和意义看法不一。而社会上的大学、培训机构,不管它们的水平有多高、服务有多好,其实都无法满足企业用人的个性化、定制化、过程化的要求,因为它们实施的都是通用化的培训,而不是针对某个企业、某个特定部门、特定岗位的需求进行的企业个性化教育。
在苏宁看来,随着分工的不断深入,企业中的许多非关键性的工作可以外包出去,而企业的人才培养,尤其是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是不能也无法外包的。不仅如此,它还应该成为整个企业运作中最为关键的资源和环节。为此,苏宁大学的战略定位也就有了全新的功能体现。
在强化中高层培训项目实施的基础上,苏宁大学全面承担起集团企业文化课程、领导力课程和中高层专业技能的课程开发工作。采用线下集中面授和线上网络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融合课堂讲授、案例研讨、行动学习、探究学习等形式,打造综合性的中高层培训基地,同时构建了覆盖全国的网络大学和远程教育中心。
目前,面向全集团的SAP培训管理系统、E-Learning在线学习系统、KM知识管理系统等培训信息系统已上线。可以同时容纳5000人在线学习的E-Learning系统,全天候开放的知识管理和“苏宁知道”,都保障了集团学习资源的共享。
总体来看,苏宁大学在办学上已经形成三大特色。
开放性。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员来源的开放性,不仅面向苏宁内部,未来还将面向苏宁的合作伙伴以及社会一般性企业;二是师资的开放性,苏宁不仅要培养内部讲师,更要整合全球最优秀的师资资源。
但是,“外来的和尚念不好经”是很多企业培训面临的一大痛疾,为了避免外部讲师授课后学员有“隔靴搔痒”之感,苏宁大学必须把内部讲师作为师资队伍的主力军,打造内部培训师队伍,这也是苏宁大学的关键任务之一。
互动性与实践性。在苏宁大学的教学中,问题研讨、师生互动是最基本的教学方式与要求。苏宁大学不只是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学习如何解决问题的地方。
科技化。在信息化建设中受益良多的苏宁,同样非常重视现代科技在人才培养、培训中的使用。高效、快捷、大容量的资料收集、储存、调用与展示系统,可以让每一位学员随时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学习资料。资源平台上遍布国内外的雄厚师资,可以让学员很方便地聆听大师们的声音,与大师们进行直接的思想学术交流。利用高科技让学习更轻松,更有效——这也是苏宁大学力求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