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出色的企业大学将会成为区别伟大组织与一般组织的重要标志。
2012年7月15日,在隆重的仪式中,江苏省第四所示范性企业大学——徐矿大学正式揭牌。江苏省副省长史和平、徐矿集团董事长兼党委书记皇新海与300多名各界人士共同见证了这一庄严的时刻。
徐矿大学的揭牌,标志着“江苏省企业大学创建工程”正在持续稳步地推进。一年前,江苏省经贸委、江苏省中小企业局高瞻远瞩地将引导和推动企业大学建设列入“十二五”的工作目标,从而揭开了以政府为推动力量的企业大学热潮。目前,在江苏省“十二五”企业大学培育名单中,已验收和挂牌运营的除了徐矿大学,还有苏宁大学、红豆大学、雨润大学等。据悉,未来四年,南钢集团、洋河集团、宏图三胞、中天钢铁、海澜集团、远东集团、徐工集团等江苏省著名民营企业将陆续创建自己的企业大学。
事实上,企业大学作为上承战略、紧贴业务、面向绩效的新型培训职能部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企业的组织构架中,成为近几年培训界从未淡出人们视线的热点。据不完全统计,从2011年8月到2012年9月,中国就有超过20多家企业成立了自己的企业大学,如万达学院、华润大学、南车大学、燕京学院等。“在中国大陆,企业大学的热潮已远远超乎各界的预期和想象。据非正式统计,中国的企业大学可能已有上千家。”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创新育成中心执行长廖肇弘表示。
从企业自发创建到政府引导助跑,显示出企业大学建设的必要性和现实性。“企业大学的内在哲学是:如果你对员工投资,他们将更加具有生产力。”全球知名学习专家、《企业大学手册》(本书即将由《培训》杂志出版)一书的作者马克·艾伦(Mark Allen)指出。
然而,在这热火朝天的狂飙突进运动中,企业大学能否明智地发展?未必。
“我见过太多的组织创建企业大学,它们只是为了拥有一所企业大学而已,却没有其他可以清晰表达的原因。”马克·艾伦说。也许,企业大学真的跟你想象中的不一样。
企业大学建设跳出思维定式
对于国内多数的企业大学来说,往往是形式大于内容,缺乏系统的企业大学构建思路、核心的课程、核心的师资团队,没有市场化运作的思想,过分依赖于外部培训机构的支持。可以想象,若无法跳出思维定式,或者缺乏对培训体系的系统认知,企业大学将难以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没搞清楚企业大学是什么,就是要规避的典型问题。”作为中国本土最早的企业大学代表,海信学院副院长兼教务长谷云盛指出。
“那些只是换个招牌名称,职能却没有任何变化的企业大学,我们称之为‘伪企业大学’。”谷云盛说,其实,我们可以把企业的培训工作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人力资源部的培训职能,相当于“小药铺”。员工提出培训需求,汇总一下,请个老师讲讲课就行了。这一阶段对培训需求缺少分析和整理,只是简单的组织协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