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大学”这一概念自从引入中国,无论是在实践探索领域,还是理念研究领域,都呈现出从管理门类的边缘向核心领域演进的态势。伴随着其与日俱增的影响力,企业大学正以百花齐放的形式在中国企业界落地生根。在已建的上千所企业大学中,创建时间不长的企业大学数量众多。如何更快、更好地成长,是这些企业大学需要关注的话题。
基于不同的企业背景,初建期企业大学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定好位、找准路?如何应对初建期的种种质疑声,体现自身的价值?如何开发适合的课程,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如何做出效果,得到认可……
本期专题则提炼出成长中企业大学需关注的十大关键问题,通过专家针对性地解答,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
一、定位
企业大学建设之初首先必须明确定位,定位清晰、方向准确,才能为之后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对于成长中企业大学而言,与企业需求相匹配的定位是其发展的关键所在。
企业大学的定位与发展如何与企业需求相匹配?
二、共识
新生事物在发展之初,多半不被人知晓和认可,企业大学同样如此。从“培训部门”或“培训中心”升级为企业大学之后,企业大学的职能和作用发生了哪些变化,如何让大家达成共识,助力企业大学的进一步发展,是成长中企业大学必须要做的事。
如何促进全员达成对企业大学认知的共识?
三、实体
既然称之为“大学”,企业大学就一定需要实体吗?科技的发展带来学习方式的极大创新,线上学习、移动学习成为新的学习潮流。此时,企业大学建设者们难免会思考,企业大学的实体还是建设企业大学的必要条件吗?
企业大学一定要有实体吗?
四、地位
不论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在创建之初,企业大学的地位往往争议颇多。需明白,地位不是别人赋予就能有的,而是自己争取而来的。而初建期的企业大学如何获得地位,赢得尊敬?
如何提高企业大学在企业中的地位?
五、学习路径
企业大学最直接的目的是帮助员工成长,因此,学习路径的设计是考验企业大学专业性最主要的标准之一。设计适合不同层级员工的学习路径图,让员工明确自身的培养和成长路径是企业大学的重要职责。
如何合理设计各职能系统的学习路径?
六、课程
好的课程是好的培训的开始。标准不一,需求不明的课程难免会有失系统性和针对性,难以保证培训效果。
课程设计众口难调,如何解决?如何制定课程评估的标准?
七、讲师
讲师,是企业里的“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是企业的知识管理者和传承者。企业内部的“技术大牛”掌握着工作需要的核心技能和知识,同时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必然是合适的讲师人选,但关键是如何激发他们担任内部讲师的愿意。
企业大学:某些“技术大牛”为何不爱当讲师?
八、资源整合
内部与外部丰富的资源是企业大学成长的养分,但如何整合资源,将资源的利用率最大化,是初建期企业大学快速成长的关键。
引进外部资源与内部开发如何很好地结合?一定要进行对标学习吗?
九、工学矛盾
培训与工作是对立的两方面吗?如果培训从业者依旧持这一观点,那就大错特错。所谓的工学矛盾,其实就是企业大学没有展示出价值,没有紧贴业务做出成绩的直接后果。意识到这一点,问题似乎迎刃而解。
如何解决工学矛盾?有些企业部门效益好时,培训人数及积极性较高,反之,培训的期次与人数减少,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如何解决企业大学中的工学矛盾?
十、培训效果
无可厚非,有效是培训的最终目标,是任何培训的检测标准。许多成功的企业大学秉承有效培训的宗旨。让培训立刻出效果,且能很好地落地,亦是企业大学创建初期展示自身价值的关键。
如何让企业大学培训高效落地?